AI赋能千行百业 保险理赔快靓正

医结3名共同创办人,左起:营运总监杨广业、行政总裁杨广荣、营销总监刘懿莹。香港文汇报记者锺健文 摄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首次提出「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商业模式及流程,香港各行各业均已积极探索相关科技应用,努力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以崭新解决方案应对业内挑战。在保险理赔方面,传统上需要以人手处理大量文件,除欠缺效率外也要面对诈骗或滥用风险,为受保人、保险公司及医生造成负担。针对有关痛点,专注保险科技的香港初创企业医结有限公司(MediConCen)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及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研发出一站式自动化保险理赔方案,已与全球21间保险公司签约,向超过200万名受保客户提供自动化理赔服务,相比传统方式平均可缩减50%理赔时间及减少两成人力资源,同时防止诈骗、浪费及滥用等行为,力臻人性化和公平性,做到「快、靓、正」。

医结3名共同创办人行政总裁杨广荣、营销总监刘懿莹及营运总监杨广业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等媒体访问,分享其创业故事。从事保险行业约20年的杨广荣笑言,传统理赔方式在几百年来并无太大分别,保险公司都是依靠人手处理大量文件,繁杂耗时且有机会出现遗漏;受保人则要提交大量文件证明,并需要长时间等待结果,而且在事前难以知悉可获赔金额。

理赔故事完整呈现

MediConCen的自动化保险理赔方案,透过专利的区块链技术及加密技术作交叉验证,将医疗纪录、保单详情等资料安全地记录在系统之中,确保资料不被篡改。该方案亦加入AI基础大模型和OCR技术(将文字影像转换为机器可读文字格式的程序),可智能地识别文件内容,包括医生的手写内容,即使其手迹潦草或使用简称,结合庞大医学知识及数据的系统,亦可根据上文下理推演识别出相关内容项目,以及进行实时校对。

系统还可根据理赔文件内容为保险公司整理数据,呈现出完整的理赔故事,包括病人何时入院、接受什么治疗或手术、所用药物以至何时出院等。系统还可自动配对相符的保险条款,协助保险公司迅速作出理赔决策。

可查诈骗浪费滥用

杨广荣指出,传统的理赔流程需要靠人手逐项检视是否符合条件,以及层层审批,最快约6星期才有结果;医结的自动化保险理赔方案则可节省最少一半时间。若是简单直接的个案,甚至可实时完成审理,系统更具有侦测诈骗、浪费及滥用功能,当发现可疑索偿个案会发出警告,由保险公司作出详细审视跟进。

他提到,该方案可节省约两成用于处理文件的人力资源,「透过科技将人手从低价值的工作中释放出来,去做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例如更好去审视个案和作出理赔决策。至于无须预先垫支费用的受保人,当应诊时让医疗机构扫描保险公司应用程序的付款二维码,医结的系统可快速核对保单资料、计算收费,实时以保单支付医疗费用。

刘懿莹表示,MediConCen现时已与全球21间保险公司签约,向超过200万名受保客户提供自动化理赔服务,涵盖门诊及住院,并有逾1,200名医生使用,包括牙医、普通科医生、专科医生及中医师等。

她指出,系统的用户反应十分正面,例如有医疗机构反映几乎完全能简化处理流程所需的时间和人手,包括准确「埋数」、文件处理、识别保险医疗卡是否有效等。

香港吃得开 生意自然来

对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医结创办人之一、营销总监刘懿莹深有感受。她认为,近年社会对创科创业愈发支持,例如特区政府透过数码港推出很多孵化计划,有大学除了提供资金赞助,亦组织各类活动让同业认识交流和交换情报,甚至提供情绪支援服务与他们共渡时艰。

她又特别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带来庞大机遇,医结团队有很多机会到内地不同机构参观和商讨合作,如最近到横琴参观很多出色的公司,亦了解到横琴提供很多资源吸引港企落户。

除了各种支援之外,刘懿莹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亦为医结带来开拓境外业务的机会。很多国际保险公司在香港都有分支,当香港分支都了解到医结的产品服务有好表现时,会推介予该险企的其他区域分支,例如与医结在香港合作的中资险企,也会安排医结与内地分支开展生意洽谈。

医结创办人之一、营运总监杨广业介绍指,该公司在2021年获得香港城大「HK Tech 300」计划的100万元天使基金,该计划的资金、合作伙伴和工商网络促进了该公司的成长,使其先后获得「福布斯2021亚太区值得关注100家企业」等殊荣。谈到未来发展,杨广业表示,医结正积极拓展业务至大湾区内地城市、越南及沙特阿拉伯等地。

AI面试官客观高效筛选求职者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张茗)科技一日千里下,人工智能(AI)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不少应用更是从前难以想象的。香港企业桥见科技公司最近自主研发亚洲首个AI互动面试及分析平台(AI面试官),已于招聘会上使用。该公司行政总裁陆政彤日前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AI面试官能实时与求职者对话,并根据职位要求作深度提问,既协助僱主高效筛选人才,亦为求职者提供面试表现分析。他指出,「AI面试官」结合了多年科技职业培训数据,训练出专属招聘的AI模型,突破传统仅依赖关键词匹配的局限,为僱主进行第一轮合资格人选的筛选,从而提升招聘客观度及效率。

「复活」逝者 抚慰亲友

人工智能亦应用于殡葬课题之上。连续两年参与数码港创科职业实习计划而在一间区块链科技公司实习的梁乐燊表示,18岁已开始创业,目前正在进行殡葬类的科技革新项目,「亲人的突然离世是难以面对的苦痛之一,为了让在世者积极面对生活,我和创业团队用AI设计一套逝者的3D影像,能学习模仿逝者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可让『他』与在世者沟通。」

她并举例指出,有亲人因车祸突然离世,所受的冲击属实时性,根本未准备好离别,该技术可给予在世者一个缓冲及过渡期,让他们慢慢接受至亲已逝的事实。道德层面上,她指为了避免用户产生依赖性,影响日常生活,系统会逐渐限制用户的使用时间。

梁乐燊指出,该项目本身在AI技术方面已很完善,惟区块链上的技术仍欠火候,因此她参与实习计划以加深对AI应用及区块链的理解,从而让项目成功「落地」,并已在内地进行商业化活动,市场反应不俗。她认为,人工智能在香港有很大发展空间,鼓励年轻人学以致用、边学边用,努力让AI成为自己的助力,而非担心被取代。

转载:香港文汇网